推薦青少年書單
2022/4/27
類型:生活哲學
相關書訊:
孤獨不只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力量;
孤獨不會讓人軟弱,卻使人更加堅強。
*「獨處的時間」就是「創造自我的時間」。
*將自己的弱點、缺點轉化為力量的51個習慣。
心得感想:
2022年4月26日,我重新打開了《孤獨力》這本書。或許是在疫情肆虐下的寂寞使然,抑或是在高二升高三的升學壓力下,厭倦了生活。總之,我再一次被這本書所吸引,再次翻閱。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正值國中最中二的時期,買書的理由也僅僅只是因為封面符合我的品味加上書名聽起來有種莫名的厲害感而已。當時的我可能連什麼是孤獨可能都還不太清楚,只是匆匆讀過也沒留下什麼印象。但如今重新咀嚼書中的字句後,卻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我開始了解作者所謂的孤獨理論,也逐漸明白自己心中的孤獨與恐懼從何而來。更甚,它也影響了我舊有的價值觀,讓我對生活有的全新的見解。
從前的我認為沒有什麼所謂的「天命」,命是由自己所掌控的,無人能抵擋我的選擇。但大自然的環境和社會氣氛下的壓抑卻打破了我的觀點,無論是疫情或是各種網路輿論、新聞,冥冥之中都在操縱著我們的命運。也因此,對現況不滿的我時常會萌生「我好寂寞」、「沒有人懂我」的想法。即使身處人群中,彼此的互動也總瀰漫著無形的寂寞。這份「人群中的寂寞」也使我的生活如同虛設的裝飾,表面上風光明媚,卻毫無靈魂。正如書中所言,我常將時間投入虛擬世界之中,希望找到志同道合、能傾聽我訴苦之人。但缺乏直面現實的勇氣,這一切也只會是虛假而沒有意義的。田山花代曾言:「能夠忍受絕望和悲愁之人才是勇者。順從命運者,謂之勇者。」這句話點醒了期盼時間能夠改變一切卻又懼於行動的我,告訴我想要掌控命運,必先接受降臨在我身上的天命,而非只是徒然地怨天尤人。
想必每個人都曾有過孤獨寂寞之感,尤其在和朋友討論時,總會形成「越解釋,別人越無法理解」的場面,我也曾經如此。但隨著時間過去,我開始扮演著一切皆無所謂的角色,卻仍然不免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言論。其實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是孤獨一人的:在眾人歡笑時一人悲傷;在無人理解時一人努力。人生亦然:孤獨地來到世間,孤獨地生活,並孤獨地離去。因此,沒有人理解又何妨?只要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目的為何、得到了什麼,那便足矣。世間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真正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縱然過了數千年,受到無數歷史學家的剖析,行為終究是自我在思考後或下意識地被完成,而非由他人決定。所以,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尋找同道之人,不如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
好好地享受每一份獨處的時光,與自己對話,尋找生活中屬於我獨一份的快樂,才能與孤獨共存。